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639号建议的答复”。根据答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优化农业知识产权打假协作配合机制,营造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利环境,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决策部署,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宣传,逐步提升全民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涉农法律法规保护效力,持续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以下是答复全文。
刘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知识产权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高保护意识,激发创新活力
我部高度重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普法宣传,持续提升大众农业科技成果保护意识与能力。
一是多渠道开展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我部联合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组织开展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宣传普法进企业、进院校、进展会、进基地系列宣传活动,重点就植物新品种保护章节、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等内容开展讲解宣传,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通过农民日报、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公众号等媒体普及相关知识。印发年度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工作通知,利用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地方登记保护了53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近3年来,共建设地理标志农产品繁育基地572个、核心生产基地1177个,培训超过53万人次。
二是多方面构建农业知识产权传播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月度例行新闻发布制度,举办发布会,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等知识产权领域重要政策开展权威解读,发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领域重要统计数据,介绍工作进展,回应公众关切。形成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一报四刊”传统媒体与政府网站、政务微信、政务抖音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为架构的传播矩阵,加大涉农知识产权保护相关信息的宣传报道力度。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发布年度涉农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切实发挥指导案例的参照作用。农业农村部为挖掘、培育和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保护各地独特的产地环境,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了以“三品一标”为核心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种子产权保护方面,每年定期通报种子等农资打假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强化侵权震慑。
三是多维度组织农业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我部会同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制出版《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导读(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释义》等书籍。印发《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地结合种业权益保护,开展各类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推广品牌放心农资产品,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畅通绿色优质农资供应渠道,引导农民合理购买、科学使用农资,提高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
二、关于开展立法工作,加强体系建设
我国自1997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建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2015年在种子法中增设“植物新品种保护”专章,强化了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自2000年出台《种子法》以来,先后经历了4次修订,不断扩大和完善种子等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及环节。2021年启动的第四次《种子法》修订过程中,扩大了植物新品种保护范围和环节,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加大了侵权处罚力度和赔偿责任,极大程度地健全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新修订的《种子法》于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从宏观层面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较强的法律依据。
三、关于增强执法力度,优化保护效率
多部门联合加强市场监管,在立法、司法、执法、技术标准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种业市场净化。
一是印发专门工作方案,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方案》,明确农业农村领域相关产品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我部按照《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严厉打击种业违法犯罪行为,明确了涉种违法犯罪的“八宗罪”,发挥刑事审判在打击涉种犯罪、净化市场中的作用,打好司法组合拳。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开展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工作,发布2022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上线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推出首批20家打假护权种子检测机构。
二是规范完善管理标准,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业务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商标一般违法判断标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案指南》等规范文件,统一商标专利执法标准。加强指导督办,扎实做好涉种案件查处。将涉种案件查处情况纳入各省党和政府全面落实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和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考核,压实地方属地责任,仔细排查风险隐患,全面提升查办效率。2022年投诉举报案件明显减少,全年受理案件减幅54.7%,办结率提高14个百分点,为种业振兴顺利开局营造了良好氛围。针对假劣种子问题,我部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印发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
三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022年,我部印发《2022—2023年全国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方案》,明确国家和省、市、县三级目标任务,要求各地以种子基地、种子市场、种企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专门组织开展部级督查,对40个县区、50个种子市场、200余家经营门店及20余个制种基地开展种子质量和真实性检测。结合季节时令,针对肥料、农药等主要农资产品农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绿剑”护农保春耕系列执法等活动,开展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监督抽查工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共出动执法和科技人员近70万人次,曝光案件近2000件,销毁假劣农资产品20余万公斤,金额310余万元。
下一步,我部将按照中央种业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决策部署,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宣传,逐步提升全民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涉农法律法规保护效力,持续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完善优化农业知识产权打假协作配合机制,营造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利环境,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
感谢您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农 业 农 村 部
2023年8月7日